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淮工要闻 >> 正文

淮工要闻

匠心师者|王小才:在数学殿堂里深耕细作的“建模人”

供稿: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日期:2023年12月04日 08:48   浏览量:[]

本期人物介绍:王小才,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博士,淮阴工学院数理学院应用数学系主任。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德国《Zentralblatt MATH》杂志评论员。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担任我校全国大学生、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近百项。

 

 

简洁的话语,让人感受他思维的理性与跳跃;缜密的逻辑,让人惊叹他思想的严谨与深度;年轻的抱负,让人佩服他探索的执着与坚定。但他却始终谦虚地强调:“感觉自己也很平凡,只是一名数学教师罢了,数学教学是我的兴趣所在。”或许,这正是他对自己的定位---潜心数学研究与教育,在数学殿堂里潜心“建模”。

“把平常的每一次课上好,就是我的目标。”

王教授回忆自己为何要选择成为一名数学老师,他表示“学生们本来对这些知识不了解,但是通过你的讲授,他能觉得数学其实很简单,或者对数学很感兴趣,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授课时,他发现课本上的知识过于基础,学生仅掌握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决定给学生们“开小灶”。他找来不同教材的习题、历年考研数学的真题,一一在教案上作注解: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下一次上课时当作例题当堂讲解,以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旁征博引的授课风格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王老师的课生动有趣,把复杂的知识用例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都理解得很快!”

 

 

“王老师经常要求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一开始我们一点思路都没有,大家通过讨论发现有好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王老师所带班级的陈同学说,“我也是王老师数学建模团队中的一员,王老师讲数学建模特别有意思,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分析我掌握了很多技巧。”

 

 

王教授不断对《数学建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创造性地提出了“两驱”(问题驱动、能力驱动)、“三库”(知识案例库、视频引入库、复杂理论演示库)、“四融合”(即融社会生活、融科技成果、融课程思政、融创新训练),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赢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数学建模团队里的学生说,“我觉得王老师的建模课充满了趣味,从来没想过数学还能这么学!”“以前觉得数学建模枯燥乏味,经过王老师一点拨,我现在已经学会自己钻研了!”

王教授班级内的同学回忆,“王老师也非常重视我们的作业反馈情况,他利用作业查重系统,督促着我们独立完成作业。”王教授表示,“通过这个系统,我能清楚地知道同学们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能及时跟进,把一些难点重点再讲一次。”

“选择了数学建模,便只顾风雨兼程。”

谈到数学建模,王教授总有说不完的话,“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问题,年龄与身高的比例、市场价格的波动、人口的增长幅度......几乎都可以建立数学模型!”他正是凭着对数学的热爱,在数学殿堂里不断探索、精耕细作。

 

 

“中国光谷·华为杯”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者宁庆庆同学说,“建模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虽然我并不是数学专业的学生,但是我能够用数学模型去解决其他专业的实际问题,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王教授承担着我校本科和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和管理工作。他不仅需要结合最新的竞赛要求,不断修订完善教材内容;还需要及时关注团队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给予学生们充分的肯定和支持,鼓励他们一直坚持下去。

他说,“同学们有的时候会有畏难情绪,会想要放弃,我会鼓励他们一直坚持下去,坚持才能有收获。选择了数学建模,便只顾风雨兼程。”

数学建模团队中的陈同学说:“暑期培训时,王老师从早到晚一直和我们呆在一起,教我们每个部分应该如何写作,还经常通宵帮我们修改培训论文,连标点符号都帮我们修改了。”

 

 

王教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没有白费,2015年他指导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零的突破。同年,带领的数学建模教学团队获得淮阴工学院突出贡献奖。2020年指导研究生数学建模获国家一等奖,再次实现了我校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零的突破。他所带的研究生在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了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的好成绩。

 

 

今年,他指导的研究生在数学建模国赛中获得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在省赛中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6项。5月,他带领我校学子参加唯一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取得国际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数学是可以研究一生的大学问。”

王教授在科研的道路上并不停步。他认为学无止境,“数学是可以研究一生的大学问”,从事动力系统KAM理论研究工作的他,在可逆系统KAM理论方面也做了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他还研究了可逆系统中退化不变环面的保持性和Non-Floquet不变环面问题保持问题。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优秀的背后,是许多个不为人知的日夜积累;成就的取得,必然伴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和努力。

王教授在国际SCI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了10篇论文。谈及自己的成绩,他谦虚地说,“科研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他认为“教书育人是使命,也是责任”。对于未来的发展,他表示,更想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建模思想相融合,在教学中得以体现,让更多的同学真正走进数学殿堂、欣赏数学之美,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优秀的数学建模人才,“这样我才不愧为一个老师!”

 

 

“积极向上,永不言弃!”这是王教授的人生格言,也是他对每一届学生的殷切叮嘱。他希望他的学生都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人生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作者:张晨编辑:马智勇 审核:潘子松

上一条:我校学子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中喜获佳绩

下一条:我校召开巡察工作会议暨2023年专项巡察工作动员会


友情链接
中国江苏网
中国教育报
中国青年报
新华日报
江苏教育报
淮安日报
扬子晚报
淮海晚报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苏州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南通大学
江苏海洋大学
常州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盐城工学院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邮编:223003 信息门户